东兴区:产业兴百姓富,乡村振兴动力足

2023-08-12 18:20:25 来源:腾讯网

东兴区:产业兴 百姓富

乡村振兴动力足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东兴区聚焦乡村产业发展、聚力打造现代农业强区,积极构建主导产业培优做强、特色产业快速增长、村集体经济重点参与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不断充盈农民钱袋子,提高农民收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保障。


(资料图)

林下养鸡 “啄”开致富路

今年以来,永福镇盘陀村立足境内山林多坡广、生态环境优良实际,因地制宜在林下发展“跑山鸡”养殖,开辟生态养殖新模式,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动力添活力。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盘陀村的一片近60亩的林地内看到,漫山遍野的五黑鸡在林间追逐嬉戏,低头觅食,一阵阵鸡鸣声为山村增添了许多生机。在这林间与“跑山鸡”为伴的是村里的农民,他每天负责监测“跑山鸡”的健康情况及喂食,维护基地卫生环境,这也让他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收入,实现了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据介绍,盘陀村林下养鸡场采取散养与舍养相结合的养鸡模式,27个笼舍每一个都配备有一块林地,依托地势空旷、水源干净、通风良好的自然优势,再加上充足的活动空间,以及科学配比玉米、谷物等饲料,喂养出来的土鸡口感会更加筋道、味道鲜美,产出的鸡蛋营养也会价值高。同时,鸡的排泄粪便又是促进树林生长的好肥料,既能够提高鸡的养殖质量,又能够对林间生态环境进行调节。

“现在我们喂了有五黑一绿的五黑鸡,血毛鸡,黑瑤鸡,共三个品种。其中村民这一块养殖有一千只,社会资本这一块养殖有150只。”沐青家庭农场负责人唐飞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11个笼舍养满了“跑山鸡”。

盘坨村第一书记冯建彬告诉记者,盘陀村林下养鸡场采取了“村集体投资30万建设基础设施,沐青家庭农场负责养鸡场运营,社会资金投资养鸡并分成,脱贫户和监测户投资养鸡并务工”的模式运行养鸡场,可以吸纳更多有意愿的人一起参与到林下养鸡项目,盘活整个项目。

“为了降低风险,项目购买的都是只需要育肥的小鸡,根据鸡苗大小,一年出栏两批到四批。根据测算,一只鸡保底利润有20元,待所有笼舍养满了,一万多只鸡,利润可以达到20万左右。”盘坨村第一书记冯建彬说。

为了降低成本,盘陀村已经筹备修建了一家饲料加工厂,回收村里的秸秆、玉米制作饲料,年产量上千吨。同时,盘陀村集体经济也规划了240多亩土地专门种植饲料玉米,保证饲料供应和鸡肉质量。“最近,我们正在与社会资本商谈,成功了将会有3000只小鸡入驻,壮大养鸡场。我们村将继续发展好林下养鸡产业,扩大养殖规模,扩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盘坨村第一书记冯建彬说。

高粱红满天 农民丰收忙

立秋时节,火热的太阳炙烤着东兴大地。站在椑木镇庙儿坡村的一处山坡上,微风轻拂,极目远眺,引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高低起伏的高粱地。

近日,记者走进庙儿坡村3组,空气中弥漫着草木泥土的芬芳和期待已久的丰收喜悦,村民播下的希望种子已长出沉甸甸的果实,趁着晴好天气,村民背着背篓,手持镰刀,穿梭在高粱丛中忙着收割、装运,到处是一片忙碌的身影。

庙儿坡村天冬产业园区种植业主陶亚平将村民收割好的高粱穗,用三轮车拉到三圣寺小学院坝进行晾晒和脱粒,随着机器的启动,一株株硕大的穗条被分离出粒粒饱满的高粱籽,从机器下方喷涌而出。

“今年上半年,我们天冬园区套种的200余亩高粱,喜获丰收,现在正是收割时节,我们组织了10多名村民进行采收,每天能采收约4000斤,预估总产量约8万斤。”陶亚平告诉记者,从上月27号便开始采收高粱,现在已经晒干并装袋入库的高粱已有八千多斤,等库存满2万斤便可通知合作的酒厂采购人员进村收购。

对于第一次尝试大规模种植的陶亚平来说,高粱丰收在望,产量颇丰,让他内心激动不已,这意味着前期的种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几个月的辛苦管护和努力也没有白费。

近年来,东兴区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助农增收,在大力发展天冬产业的同时,积极推广粮经复合种植。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在选择天冬套种哪种农作物时,陶亚平却犯了难,作为庙儿坡村第一书记的严万隆在了解到该情况后,积极对接请教区农业农村局、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农技人员和专家,在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后,选择了耐旱性强、易于管护、经济效益好的高粱。不仅如此,他还奔赴宜宾等地的酒厂,寻找适合酿酒的优质糯红高粱品种,并与酒厂达成订单回购协议,确保销路通畅。

目前,庙儿坡村正在洽谈引进3名新的种植业主,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进一步扩大天冬、高粱种植规模,将在2023年创建1000亩粮(高粱、大豆)经(天冬)复合种植示范园区,不断激发农业经济活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废旧地膜回收 助力“绿色农耕”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大力推进废旧农膜和肥料、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全面开展,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农业生态绿色发展工作中来,有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东兴区供销合作社社务指导股古志伟说道。

近期,记者来到位于郭北镇天宫堂村的农膜回收点看到,不少农户将自家废弃的农膜打包捆装好,排队等待工作人员过磅称重。据悉,为鼓励种植农户和业主积极响应回收工作,各回收点对废旧农膜按1.3元/斤实行有偿回收,大大减少农村废弃农膜乱丢乱扔的现象。

自春耕生产结束后,每月每逢十号、二十号、三十号,郭北镇农膜回收站变得忙碌不停,从各村(社)农户手中回收的废旧农膜和肥料、农药包装废弃物被集中运存放在该回收站,再由转运车运送到四川中再生环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往年我家的地薄膜就烂在地里,现在国家政策好了,回收一块多钱一斤”郭北镇天宫堂村钟贵容说,她家今年种有两亩地的辣椒,春耕时为了保温保湿,保护农作物生长,便购买使用了10斤的地薄膜,现在辣椒进入采摘季,已不再需要,刚好村上在开展农膜回收工作,于是便与家人将地里的地薄膜收好送去回收站兑换一些钱。

今年以来,东兴区按照“政府主导、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和“村组收集、镇回收、县转运、市处理”的模式,统筹推进废旧农膜、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督促农膜、肥料经营者、使用者切实履行回收义务,提高交售积极性,确保镇、村、组回收效果。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回收废旧农膜、肥料包装废弃物35.46吨。

乡村发展快,全靠产业带。

东兴区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立足区域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盘活乡村闲置资源,

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以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图  文:谭琦琪   程   卓

编  辑:谢晓明   邱正敏  李  青   

责  编:逄大海

编  审:吉方清

x 广告
最近更新